close

棒球所有球路握法和名稱 20點ㄛ 機會難得速球(Fastball)身為一個投手,最基本的武器就是 Fastball,中文名稱叫做速球。速球在握法上有四縫線(4-seam)及二縫線(2-seam)兩種,四縫線握法可以投出速度較快的球。為什麼四縫線會比較快呢?1.任何球路都不例外,當球出手後往本壘板飛去時,受到空氣的阻力,球速會逐漸減緩。2.和有縫線的球相比,無縫線或者表面光滑的球受到的阻力較少,但當球速很快的時候,空氣阻力的因素就會變小,球行進方向的後方形成的氣流漩渦就變成影響球速重要的因素。3.越是光滑或旋轉越少的球,球的後方產生氣流漩渦的速度就越快,有縫線或旋轉較多的球,漩渦則形成的慢。漩渦形成越快體積會越大,反之體積則越小。4.漩渦所在部位的氣壓會變低,低壓會把球往後拉造成減速,如果氣壓低的部位很大,就等於在球飛行的時候踩煞車。5.四縫線和二縫線相比,因為球體旋轉時會經過四條縫線,所以產生的漩渦體積只有二縫線的一半,因此被球後方漩渦抵消的球速較少。6.依據“伯努利定律”,氣流流動快速的地方氣壓會變低。故當球旋轉時,球表面上的縫線所形成的落差會帶動空氣,而速球的旋轉方式是上方的旋轉較強,所以上下氣流會不同,上方的氣流速度比較快,壓力也較低。7.根據“馬格氏力”的作用原理,物體會從壓力較大的地方,被推往壓力較小的地方。因此,旋轉中的速球會被壓力低的上方吸過去而產生尾勁,在這種情況下,四縫線往上吸的力道較二縫線來的強,故尾勁也較強。8.也因為四縫線的尾勁較強,所以到達本壘之前會產生上飄現象;而二縫線的尾勁較弱,在本壘之前會產生些許的下墜。另外,Fastball不一定是直線的,它可以有四種路線上的變化,上飄、下沈、左曲還有右曲。上飄:一般四縫線握法只要球速及球體旋轉夠快,都會有上飄現象。下沈:要讓球比二縫線握法有較大幅度的下沈現象,食指和中指要貼在一起,然後握在兩條縫線距離最窄的地方形成垂直交叉,看起來像是╪的樣子。而左、右曲就要看投手的手指力量是否夠強,左曲速球(對右投手來說)在出手前,中指必須要比食指用更大的力量扣球,如此球才會向左方旋轉,右曲速球則剛好相反,食指比中指用更大的力量。之所以說 Fastball是最基本的武器,乃是因為每一個投手在入門的時候都一定先學 Fastball;而且變化球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投的很好,當變化球投不出來時,Fastball就成為唯一可以和打者對決的武器。Fastball投的夠好,一樣可以把打者修理的很慘,像日本讀賣巨人隊的槙原寬己,他就是可以投出四種不同的Fastball的人。最後,Fastball是很注重速度的,因為速度夠快,搭配其他速度不同的變化球,就能在速度及球路變化上達到迷惑打者的目的。像國內棒球界的打者老是在國際比賽中被別國投手用 145公里以上的 Fastball電的死死的,就是因為國內很多球隊的教練不注重投手的球速,老是著重在變化球上,所以打者們平常在國內老是在打那些不到 140公里的 Fastball,這樣子要怎麼去和別的國家競爭?所以那些講出“速度不是最重要的”這種狗屁話的教練,最好通通去死死算了,免得繼續把國內棒球給搞爛。※各種 Fastball暨別名一覽:Straight Ball:直球,Fastball的別名,日本多用此稱呼Fireball:火焰球,其實就是快速球的別名4-seam Fastball:四縫線速球2-seam Fastball:二縫線速球Rising Fastball:上昇速球,在本壘板前會向上飄Sinking Fastball:下沈速球,由右投手投出的話,在本壘板前會向右打者的內角下墜0-seam Fastball:零縫線速球,球旋轉的時候,完全沒有縫線經過,所以球速和尾勁比二縫線還差。慢速球(Offspeed/Changeup)Offspeed,又叫做 ChangeUp,中文稱之為慢速球,慢速球種的始祖,但是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變化球,因為是相對於 Fastball而言,在速度上較慢的直球。在這裡要提一點,有些人把 Offspeed叫做變速球,其實是不正確的。在 Fastball那篇介紹中有提過,任何球路都不例外,在投手出手後到飛到本壘板的這段期間會持續減速,初速 145公里的Fastball,最後會減速到約 140公里。而本身速度就慢的球,其減速的情形更是明顯,所以 Offspeed和 2-seam Fastball的握法、投法一模一樣,但由於 Offspeed減速較多,所以才會讓打者產生球速變速的感覺(用 0-seam的握法,速度變慢的效果會更好)至於 Offspeed為何初速較慢,是因為球出手的時候,手指扣球時對球體施加的力道較小,所以球體的旋轉慢,速度也就較慢(請參考 Fastball那篇介紹文章的內容)。最慢的慢速球是球幾乎沒有旋轉時最慢,極速是 70Km上下,所以如果球速低於 70Km,則必為慢速變化球(例如 Knuckleball最低可以投出 60Km上下的球速)。由於 Offspeed本身不具像 Fastball那樣的球速,所以對打者而言並非是種具有威脅性的球路,因此一般都用來搭配速度較快的球路以迷惑打者,很少當成主攻武器。而且慢速球忌投高,投高了容易變成靶子,因此比較適合塞內外低角來讓打者不好出棒。曲球(Curveball)Curveball,中文叫做曲球,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變化球。Curveball其實是在無意間誕生的,那是在棒球誕生於美國的十年後出現的,當年有一位傲視全聯盟的快速球投手,因為不慎發生了車禍,使得右手(他是右投)食指和中指骨折,後來雖然治療好了,但是已經無法再投出以前的球速,於是他便沈寂了數年,終日借酒消愁。後來他最好的朋友,也是隊中的捕手看不過去,就告訴他只要苦練,一定可以恢復以前的實力。這位投手說不過老友,於是只好跟著對方去球場練投。就這樣,兩人就開始做投球練習,投了幾球以後,這位捕手忽然沒有接到一顆在他面前右轉的球,而被球K到了面罩,K的莫名其妙,於是他叫投手照著剛剛的投法再投一次,結果還是沒接到又被K。於是他便好奇的問對方是怎麼投出會轉彎的球,這名投手說他只有用直球的投法而已。這捕手還是覺得不對,便檢查了對方的手,發現原來是曾經受傷的手指,比正常的手指彎曲(很難解釋,自己想像一下),所以投出的球因此而出現轉彎的現象,這就是 Curveball第一次的出現。雖然上面的故事,現今還有人抱持著懷疑,但不可否認的,Curveball在出現以後,對打者而言是一種不利的消息。對於投手來講,Curveball算是種比較不會傷手的變化球(相對於 Slider和 Screwball來說)。由於 Curveball是最普遍的變化球,許多投手都有學過。Curveball在行徑路線的變化上,東方及西方各有不同,東方(我國、日本、韓國)的曲球是以橫移型為主,也就是球在到達本壘板之前大幅的轉向左(右投)或向右(左投),但西方(美國、中南美)則是垂直型為主,也就是球會像是從二樓或三樓掉下來一樣。Curveball在出手時要扭動手腕,手腕的旋轉方式就像開門時轉動手把的方向(右投向右轉,左投向左轉),造成球體的左右旋轉(直球是上下旋轉),不過通常要多練,才能投出會轉彎的球。一般來說,並不希望還沒滿18歲的投手練變化球,因為對於手還有手指的發育會有不良的影響,所以想練 Curveball的人最好再搭配著練其他比較不傷手的球路,這樣才不至於影響到投球生命。※各種曲球一覽:Curveball:曲球,也有叫它 Hook,發明者是美國的Williams A. CummingsIncurve:內曲球,也是曲球,但是是投向打者的內角Fadeaway:慢曲球,球速比曲球慢,下沈幅度比曲球大Dropball:下墜曲球,球速比慢曲球快一點,但下沈幅度更大Spitball:唾液曲球,違法的球路,在球體上抹唾液,造成球出手時有更大的變化螺旋球(Screwball)Screwball,中文稱為螺旋球,是在所有的變化球中,對手部傷害最大的變化球。為何說 Screwball最傷手呢?因為想要投 Screwball,在投球的連續動作上到達肩部時(換句話說就是手臂與身體從側面看起來是呈一直線),肘部以下到手掌的部份要向內側旋轉,使此部份的內面朝向自己。接著用力向下、向內、向前揮動肘部將球投出,以肘部的力量造成球體的反向旋轉(此反向指的是相對於曲球旋轉的反方向),球的行徑路線會正好與平移型曲球相反,所以也有人叫它逆曲球或反曲球。由此可知,整個肘部在投 Screwball時,所承受的壓力非常的大,所以即使是美國百年的職棒史中,會投 Screwball的投手寥寥可數(其他馬馬虎虎的就別提了)。而國內方面,前味全龍及時報鷹的洋將史東,他就會投這種球,所以他的手傷,與投這種球路絕對脫不了關連。至於握法方面,由於 Screwball基本上著重在手臂的揮臂方式,所以握法並沒有固定方式。一般有使用與 Fastball握法類似但縫線剛好旋轉180度。另外還有一種握法較為特殊,食指及中指併攏,然後斜斜扣在兩縫線最窄之處,在投的時候還可利用中指與縫線之間的摩擦造成球的旋轉效果(自己試握看看,中指比食指所接觸的縫線部份來的多)。總結來說,這種球路雖然威力不弱(右投的會轉進右打的內角,而內角球本來就不大好打),但是太傷害手了,除非你的手天賦異稟,否則能不碰就別碰。指叉球(Forkball)Forkball,中文叫做指叉球,是 90年代最受投手喜愛的變化球。此一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要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球體,看起來就像叉子一般而得名。為何說它是最受歡迎的變化球呢?因為它比Sinker下墜的速度以及幅度都來的大,投球的姿勢則和 Fastball一樣,所以打者很難看出到底投手是投 Fastball還是 Forkball,對投手而言不啻是種頗具威力的球路。練 Forkball的先決條件有二,第一是食指和中指要夠長(不夠長會夾不住球),第二是夾球的兩隻指頭要夠強壯(免得投的時候夾不緊而飛了出去)。第一個條件是天生的,比較不容易克服,不過日本前西鐵隊稻尾和久投手曾經為了練 Forkball,每天用左手拉自己右手的手指,後來真的被他拉長了,有興趣者可以試試。當你無法符合第一個條件而又想練時,就必須從第二個條件下手,就是每天用夾球的兩隻手指夾住球體,能夾的越久當然越好,然後再配合甩毛巾(當然是用手指夾住來甩,用整隻手可沒用),不過如果你覺得只要用夾的就可以的話,不甩毛巾也沒關係。像以前三商虎的黃武雄選手,他的手指就是不夠長,但是Forkball一樣投的漂亮,就是因為他能夠夾球夾的緊。Forkball的投球方式和直球相同,但是差別在出手時是用夾住球的兩隻指頭用力向下撥動球體。正常來說,Forkball從出手到捕手之間這段距離內,球體旋轉的次數一定要少,投的好的投手要能控制在平均三次左右,而 Split FingeredFastball(快速指叉球)則是要能控制在平均五次上下,這樣球在抵達本壘板前便會因“馬格氏力”的作用而產生急速下墜現象(“馬格氏力”的說明請參考 Fastbal篇)。如果沒控制好讓旋轉次數太多,就會變的和 Fastball沒有太大的區別,也就不會在本壘前產生急速下墜的現象了。此外,由於 Forkball也是有著些許的旋轉,因此縫線必然會受到氣流的影響,造成球體在下墜的時候會呈現輕微的波狀,所以 Forkball並不是直順的下墜,這點很多人都不曉得。現在最有名的指叉球系高手大概就是野茂英雄了,而 MLB水手隊的終結者佐佐木主浩也是的好手之一。然而 Forkball也不見得就一定不能旋轉太多次,像日本前名投村田兆治的 Forkball就是異於平常的大幅度的旋轉,不像一般指叉球直線下墜,而是會向左或向右下墜,比野茂的更難打也更有威力。之所以會有這種反常現象的出現,乃是因為村田夾球的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夾法。一般我們夾球時,兩隻指頭都是夾在沒有縫線的空白處,村田則是夾在兩端相距最遠的縫線上(可見他的指頭和指力多強韌),也因為是夾在縫線上,所以在摩擦之下產生的不同的變化。不過 Forkball雖然威力十足,但是比Curveball難練,原因在於球體必須要有下墜的變化(要練到十球之中能有八球會下墜才行),如果沒有變化,那就與普通直球無異,被打者逮到就會很淒慘了。另外,由於 Forkball很消耗投手手指的握力,所以最好是搭配 Fastball來使用,不要拿 Forkball當主攻。最後還是一句老話,十八歲以前別練這種球路,免得手指會變形。※各種指叉球一覽:Forkball:基本的指叉球,也有人稱它指叉曲球(Split-curve)旋轉次數較少,球質較重,較不容易被打遠Split Fingered Fastball(SFF),別名 Splitter:快速指叉球,球速比 Forkball大約快上 5-10km,夾球時兩隻手指張開的幅度比 Forkball小,但是夾的比較接近縫線也夾的比較淺,投法則與 Forkball相同。由於旋轉次數較多,所以相對的球質也較輕,被打者咬中的話容易形成長打掌心球(Palmball)Palmball,中文叫做掌心球,是所有變速球系球路中最典型的代表。所謂的變速,是因為一般的變化球都偏向於球體飛行路線的變化,而變速球系則是球體會在飛行過程中逐漸減速(不是人為控制減速,而是自然減速),正常來說不會有增加速度的。Palmball的握法相當簡單,先將球握在掌心,然後大、小兩拇指抓穩球體,其他三指自然伸直不依附在球體上,看起來就像是用爪子抓住球,所以也有個外號叫做“五爪蘋果”。至於投球的方式則和 Fastball、Offspeed與 Forkball相同。Palmball的特徵在於,不像 Fastball那樣由手指對球體施加力量來讓球快速旋轉,所以球自體旋轉的程度不大,因此無法抵消太多氣流的影響,造成飛行過程中因氣流的壓力而不斷的減速,到本壘前還會呈現小幅度的下墜。整體來說,Palmball是種很好練的球路,加上不會對投手的手造成太多的傷害,所以一般都會建議投手一定要練這種球路來搭配直球。圈指變速球(Circle Changeup)Circle Changeup,中文的正確名稱叫做“圈指變速球”,握法是大拇指和食指像比個O字形一樣,另外三指自然貼覆球體,由於看起來就好像是比OK的手勢,所以也俗稱為OK球。Circle Changeup和 Palmball一樣屬於變速球系的一種,不過 Circle Changeup的下墜方式和 Palmball有些許的不同,右投手的 Circle Changeup會朝右打者內角下墜,左投手則反之。投法則和 Fastball、Forkball、Palmball一樣,所以練這種球路的人也很多。這種球路的高手國內就屬前旅日名將郭源治最厲害。另外韓籍旅日名投手,前巨人、大洋的百勝左投手新浦壽夫在當時也跟郭源治並稱二大OK球高手。指關節球(Knuckleball)Knuckleball,中文名稱叫做指關節球,又有“棒球場上的蝴蝶”之美稱。Knuckleball在所有的變化球中,球速最慢也最難控制,因為它不像其他的變化球是以手指控制球,而是由拇指及小指支撐球體,其他的手指則呈彎曲狀抵住球體,所以球出手後,無法像手指控球一樣控制其飛行方向。Knuckleball的握球方法有三種,最基本的為三指抵球法,就是食指、中指及無名指彎曲抵住球體,指甲剛好插在縫線處;也因為最基本,所以沒什麼須特別注意的地方。第二種是二指抵球法,就是無名指和小指一樣伸直放在球體上,而由食指、中指彎曲抵球;而用二指法的條件是你的指甲必須夠強硬,因為只有兩指的力道,比三指少了一指。最後一種也是最少見的四指抵球法,此法只有用拇指穩住球體,而其他四指皆彎曲抵住球體,握力不足的人最好別嘗試這種握法。四指法幾乎沒有人用,因為它在三種方法中失控率最高,手不夠大以及五指指力不夠者,很容易剛揮動手臂,球就不知道飛到哪去了。二指抵球法Knuckleball在空中飛行時,由於球體幾乎不會旋轉,所以極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而產生行徑的變化,這種變化是非常難預測的,即便是在無風狀態下都會飄忽不定。而在逆風的狀況下,球體飄忽不定的程度將達到最大,造成看來就好像蝴蝶飛舞一樣,所以一般都稱它為蝴蝶球。至於有人稱它為彈指球,乃是因為球出的同時要用手指將球彈出去,所以才有這種稱呼的產生。在這裡要強調的是,不管叫做指關節球、蝴蝶球或是彈指球,指的都是 Knuckleball,不要被一般以訛傳訛的說法給蒙蔽了,以為這些是不同的球路。一定會有人有疑問,因為正常揮臂式的投法投出的球路,球體本身一定都會旋轉,為什麼 Knuckleball可以近乎不旋轉?其實,那是因為在球出手的同時,利用手指的力量來彈球(所以才會說指力很重要),來對球體施加壓力以減少旋轉程度。球體的旋轉程度被壓制的越低(例如從投手出手後到捕手手套只旋轉了1/4圈不到),受到氣流的影響後就會飄的越厲害,就越像蝴蝶在飛舞。如果指頭的力量不夠或練不到家,想當然耳,想讓球飛舞起來幾乎不可能,就會變成了完全沒有威力的慢速直球,這也就是 Knuckleball一個失控就會變成狙擊靶子的原因。所以通常以Knuckleball為主的投手,都會另外練就速度稍快的曲球、慢曲球來混淆打者的判斷。一定會有人有疑問,因為正常揮臂式的投法投出的球路,球體本身一定都會旋轉,為什麼 Knuckleball可以近乎不旋轉?其實,那是因為在球出手的同時,利用手指的力量來彈球(所以才會說指力很重要),來對球體施加壓力以減少旋轉程度。球體的旋轉程度被壓制的越低(例如從投手出手後到捕手手套只旋轉了1/4圈不到),受到氣流的影響後就會飄的越厲害,就越像蝴蝶在飛舞。最後,當球在抵達本壘板的時,空氣阻力會大過投手手指對球體施加的力道,同時再受到“馬格氏力”的作用,便會產生大幅度下墜的現象。因此可以了解,如果指頭的力量不夠或練不到家,想當然耳想讓球飛舞起來幾乎不可能,就會變成了完全沒有威力的慢速直球,這也就是 Knuckleball一個失控就會變成狙擊靶子的原因。所以通常以 Knuckleball為主的投手,都會另外練就速度稍快的曲球、慢曲球來混淆打者的判斷。Knuckleball這種球路非常的難練,要學有所成要花很長的時間,而且容易受到氣壓與溼度的影響,溼度越高,投手手指的負荷程度也相對增加,也就越難投的出來。所以除非真的有決心要練,不然一般並不建議練這種球路。Knuckleball對打者與捕手來說是種非常頭疼的球路,因為球的飛行路徑飄忽不定,再加上最後的大幅度下墜,會讓打者不容易抓到球心,捕手也常會發生捕逸現象。美國職棒投手中最有名的 Knuckleball高手就是前 Los Angelas Dorgers的 Candiotte以及 Boston Red Sox的現役投手 Wakefield,國內則是知名的徐生明教練。另外,目前在美國職棒滿多投手使用的 Knuckle Curve(彈指曲球),是種從 Knuckleball衍生而來的球路,Knuckle Curve和 Knuckleball一樣不容易控球,而球速則介於 Knuckleball及Curveball之間,但垂直變化的幅度比 Curveball來的大。在握法當面,最初時的握法和 Knuckleball的二指抵球法一樣,但在球出手的同時,手指對球體施加更大的彈力,讓球體產生和 Fastball旋轉方向相反的逆向旋轉,形成類似 V-Curveball的變化。但這種方式需要非常強韌的指力才有辦法投,所以對大多數非專攻 Knuckleball的投手來說難度太高,因此後來有改良過握法和投法。新的握法只要彎曲食指來抵住球體即可,球出手的時候和 Curveball一樣扭轉手腕,同時食指用力彈出即可;不過這種握法需要很大的握力才行,沒有經過鍛鍊是不容易投的出來的。現役 New York Yankees的投手 Mike Mussina就是擅長投Knuckle Curve的好手之一。※各種指關節球一覽:Knuckleball:指關節球、蝴蝶球、彈指球Knuckle Curve:彈指曲球滑球(Slider)Slider,也就是俗稱的滑球。基本上 Slider和 Curveball的握法以及投法相差不大,球的行徑路線也差不多,所以又有人叫他小曲球。雖然 Slider以及 Curveball的投法類似,但是 Slider在出手時,手腕要比投 Curveball時旋轉幅度更大,並且要配合手肘的揮動(很難想像吧),所以投 Slider的投手手臂極容易受傷,投球生命也比較短暫。Slider的飛行路線是朝右打者的外角轉出去(右投),左投相反。滑球的速度介於 Fastball及 Curveball之間,假設 Fastball有 140km,Curveball大約為 110km上下,Slider則在 120km左右(這是理論上的數值)。此外,Slider也有分成垂直型(Vertical Slider/V-Slider)以及快速橫移型(High-speed Slider/H-Slider)兩種變化。兩種類型的握法和投法完全相同,唯一的不同在於 V-Slider出手的瞬間,大拇指要對球體多施加一股推擠的力道,讓球產生垂直旋轉(H-Slider則是橫向旋轉)。在球速方面,平均來說 H-Slider會比 V-Slider快約 5km,而 V-Slider的速度會比較接近快曲球。在日本棒球界,第一位學會 Slider的,是前巨人隊的藤本英雄,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率先學會 Slider,帶領巨人橫掃全國(當時他的 Slider投的非常好,極端難打)。不過還是一句老話,沒把握的人或是想在投手板上多站幾年的,不要輕易嘗試這種球路。又,另外還有一種叫做 Slurve的變化球,中文名稱叫做滑曲球。投法和 Slider相同,握法類似 4-seam Fastball,但食指、中指並貼略微斜握,球出手的時候和直球很像,但是球在接近本壘板之前會有比滑球還要大幅度的轉向,其變化程度介於 Slider和 Curveball之間,故因此而得 Slurve之名。日本的松阪大輔算是投這種球的高手。下墜球(Sinker)在各種變化球中,Sinker大概是使用率第二高的了,Sinker中文叫做下墜球,也有人叫它沈球或伸卡球(伸卡是照發音來翻譯的)。由於 Sinker比 Curveball更易練成,所以會投這種球路的投手也相當多,國內就有不少的青棒以上的選手會投這種球路。Sinker的握法類似 2-seam Fastball,投法是掌心朝向身體,然後在出手時手腕向外翻轉。Sinker的特點就是在本壘板前會快速下墜(不是急速下墜,指叉才是急速下墜),右投手投出的Sinker會朝右打者的內角方向下墜,左投剛好相反。練 Sinker的人特別要注意手腕的柔軟性,因為此種球路需要靠手腕的快速扭轉以造成變化,不像 Fastball注重的是手指扣球的力道,所以手腕不大柔軟的人少練比較好。但是如果你還是堅持要練,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來鍛鍊手腕:手持一個啞鈴(以自己是左投或是右投來決定持啞鈴的手),然後一腳跪地,一腳與地面成 90°,將握住啞鈴的手肘放在與地面成 90°的膝蓋上,以適當的速度旋轉手腕。此法對想練投其他的變化球也有效。噴射球/切球(Shoot/Cutter)Shoot,中文名稱叫做噴射球,不過在美國職棒中這種球路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 Cutter(切球,也稱 Cut Fastball)。其實Shoot和 Cutter是一體兩面,兩種球的握法相同,僅在出手的時候手指出力的方向相反。以右投手為例,Cutter在球出手時,食指、中指用力向右側做切削的動作,所以球到達右打者前方時會往外角竄出去(左打者則會看到球往內角竄);Shoot則是兩指往左側削,所以球的飛行方向正好和 Cutter相反,到達右打者前方時往內角竄(左打者則往外角竄出去)。基本上,Shoot/Cutter出手動作有點類似 Slider,但不大一樣的地方是 Slider要旋轉整個手腕,但 Shoot/Cutter僅使用雙的力道。也很類似在 Fastball那篇提到的左/右曲 Fastball的投法,但左/右曲 Fastball並無削球的動作,只有出手時食指或中指施加力道的不同(可以參考 Fastball該篇的說明)。Shoot/Cutter可以說是從 Fastball變化而來的球路,所以球速很接近 Fastball,對打者而言在球速相差不大的情形下難以分辨球種,用來搭配 Fastball欺敵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,所以這種球路在20世紀末曾被譽為現代魔球。現役 New York Yankees的守護神 M. Rivera就是投 Cutter的高手,最快可投到 95miles,所以他能在90年代稱霸就是靠這個武器。不過說實在話,Shoot/Cutter並不好練,投不好就會變成普通的快速球,所以想練它的人,手指先鍛鍊好再說吧。圈指變速球(Circle Changeup)Split-Fingered Changeup,中文叫做叉指變速球,是最近在台灣特別熱門的變化球(2004年底),由於此一變化球的握球方式相當特殊,所以這種變化球的外號叫做“螃蟹球”。Split-Fingered Changeup的握法到底特殊在哪裡呢?特殊在要類似指叉球的夾球方式,但是卻是使用中指和無名指去夾住球體,然後食指和中指併攏、小指和無名指併攏,看起來就好像是螃蟹一樣,所以才會被稱之為螃蟹球。而夾球的位置和 Forkball所夾的縫線位置差不多,投法則和 Fastball、Forkball相同。在球路變化上,Split-Fingered Changeup有3種不同的變化形式,除了類似 Forkball的急速下墜之外,如果出手時無名指多施加力道的話,右投的 Split-Fingered Changeup會朝右打者的內角鑽進去並有下墜效果,反之中指多施加力道時則會往右打者的外角鑽出去及下墜。如果再改變縫線位置來夾球、投球的話,就會有更多的變化,能讓打者相當難以捕捉、無所適從。然而,Split-Fingered Changeup卻是非常難以練成的球路,先天條件要中指和無名指夠長,如果不夠長,要夾住球是非常的困難的。其次,中指和無名指需要有強韌的握力才能夾的住,加上要把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並不容易,所以除非天賦異稟或是資質過人,不然想要練成極度消耗握力的 Split-Fingered Changeup是不大可能的。國內擅長投 Split-Fingered Changeup的人其實也不多,除了旅美名投曹錦輝之外,再來就是前中信鯨球員、現任台中高農投手教練的莊旻哲,以及業餘投手沈鈺傑、李居冠等寥寥數人。基本上並不建議一般人去練習這種變化球,除非對自己的手有自信,不然還是少碰這種球路為妙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c0000713 的頭像
    zc0000713

    新娘秘書課程

    zc00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